图片
精读妈说:尊重孩子不等于放纵,无原则的满足只会助长任性。真正的尊重需要规则引导:明确界限、转化想法为行动、保持父母权威。在自由与管教间找到平衡,孩子才能健康向上成长。
作者:香克斯
来源:爸妈精读原创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,“尊重孩子”成了众多家长信奉的金科玉律。
大家都觉得,尊重孩子的想法、选择,给他们自由的成长空间,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然而,现实却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:为什么自己越尊重孩子,孩子反而越叛逆呢?
其实,父母或许是掉进了“尊重陷阱”。
图片
陷阱一:无原则的尊重
有些父母认为:尊重孩子,就是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。
孩子说不想上学,就帮他们请假;孩子想要买昂贵的玩具,二话不说就掏钱。
这种无原则的尊重,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,从而变得任性、骄纵。
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·德雷克斯曾说:“没有边界的自由,不是真正的自由,而是放纵。”
当孩子习惯了这种无原则的满足,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,就会大发脾气,甚至做出叛逆的行为。
方法论:父母要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。
在尊重孩子的同时,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,哪些是不可以的。
比如,和孩子约定好每周只能买一个玩具,如果孩子这周已经买了玩具,又看到新的想要,就要坚定地拒绝。
同时,要向孩子解释拒绝的原因,让他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。
图片
图片
陷阱二:只尊重想法,不引导行为
有些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,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表示认同,但却忽略了对孩子行为的引导。
孩子说想当科学家,父母就一味地夸赞,但却没有引导孩子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。
教育专家指出,孩子的想法往往是天真、不成熟的,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纠正。
如果只尊重孩子的想法,而不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,孩子就会变得眼高手低,遇到困难容易放弃。
方法论: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,父母要给予积极的回应,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实现这个想法。
比如,孩子说想当画家,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成为画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,如学习绘画技巧、参加画展等。
然后,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实现目标的计划,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。
图片
图片
陷阱三:过度尊重导致忽视自身权威
有些父母为了表现对孩子的尊重,过度弱化自己的权威。
在家庭决策中,完全听从孩子的意见,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。
英国教育学家尼尔说过:“权威在教育中是必要的,没有权威,教育就无法进行。”
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,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。
如果父母失去了权威,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,也会对父母的话不屑一顾。
方法论:父母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,适当维护自己的权威。
在家庭中,一些重要的决策还是要由父母来做,但可以在决策过程中听取孩子的意见。
比如,在选择孩子的学校时,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学校的优缺点,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父母手中。
同时,父母要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孩子,让孩子从内心尊重父母。
尊重孩子是教育的重要原则,但父母要避免掉进“尊重陷阱”。
只有把握好尊重的度,建立合理的规则和引导机制,才能让孩子在尊重中健康成长,避免叛逆行为的发生。
点个
图片
,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尊重与引导之间找到平衡,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